以足球之名团结一心 英法球迷共唱《马赛曲》|界面新闻 · 体育

admin 3个月前 (03-25) 产品中心 21 0
以足球之名团结一心 英法球迷共唱《马赛曲》|界面新闻 · 体育

  39岁的马蒂厄·吉鲁拥有一个炫酷的名字,两名法国国脚的姓氏,构成了他的完整姓名。他拥有一副标准法国人的浪漫面庞,非常热爱音乐和足球。3年前,吉鲁刚刚晋升为一名父亲,一家三口在巴黎的日子,过得悠然自得。以至于,他与妻子在今年有了新的"造人计划"——不久前,她的妻子再度怀孕。

  比吉鲁年长一岁的卢多维奇·鲍姆巴斯,常常活跃在条件不堪却充满乐趣的社区球场。皮肤黝黑的他,拥有很好的人缘,在很多密友看来,“鲍姆巴斯是那种值得结交一生的朋友。”虽然外表强悍,但生活在巴黎的鲍姆巴斯却有着细腻的爱好,音乐、电影和鲜花,这个生于刚果的男人已经沾染了法国的DNA。

  11月17日,新温布利大球场,英格兰与法国的热身赛如期举行。想象之中,这两个“巴黎人”应该坐在客厅、酒吧抑或现场,尽情享受着这支法国队的青春飞扬——明年的欧洲杯,快点到来吧。遗憾的是,这一切都不会发生了,上周五,他们不幸罹难于巴黎的惨案中。

  因为球场周边发现疑似爆炸物,这一天,比利时与西班牙、德国与荷兰的热身赛相继取消,能在上周五之后以足球之名表达世人情感的比赛,就只剩下了这场英格兰与法国的较量。其实在上周六,这场友谊赛也一度濒临流产——法国队一些球员情绪不稳,无心恋战,法国足协犹豫不决。不过,在经历与英足总和有关方面的协商后,英法大战,得以保留。

  为保证这场比赛可以顺利进行,英国方面迅速提高了安保级别,除了正常配备的警卫人员、增加比赛安保时长到至少8个小时、每个被带入球场的书包都要开包检查,他们还特意准备了5万警力随时待命。甚至在比赛当天法国全队在新温布利周围闲逛时,他们的身边也时刻伴随着带有真枪荷弹的警察。《每日邮报》称,“这应该是英国足坛历史上安保力度最强的比赛”。

  有些令人意外的是,就在上周五巴黎遭遇恐怖袭击、全球一度陷入恐慌后,英法大战的门票仍然售出了1万多张(销售总量超过7万张),而申请退票的球迷,只有不到100人。就是在这样的纠结氛围中,法国队在11月16日,抵达了伦敦——包括在袭击中失去堂姐的马赛后腰拉萨纳·迪亚拉。

  比赛前一天,新温布利大球场灯火通明,为了欢迎法国队的到来,这座球场的灯柱完美呈现了蓝白红的颜色,而场外的电子大屏幕,也打上了那句耳熟能详的法兰西共和国国家格言——liberté、égalité、fraternité(自由、平等、博爱)。坐在大巴车上,法国队主帅德尚透过窗户,长时间地望向被蓝白红三色包围的新温布利大球场。这是德尚第4次来到温布利球场,但也是作为教练的第一次。前三次,德尚一次代表切尔西(1999-2000赛季足总杯)、两次代表法国(对阵英格兰),幸运的是,他在这三场比赛全都获得了胜利。

  赛前新闻发布会上,德尚穿过人群,接到了一束捧花。即便如此,他也没有露出什么笑容,过去几天发生的一切,依然让人难以释然。“明天,我们将继续身披带有红白蓝颜色的球衣出战”,这个外表坚毅的法国硬汉,一字一顿地说道,“能代表法国出战,我们感到无比骄傲。体育可以打破种族和宗教的隔阂,无论现在还是未来,它都能将全世界的人们紧紧联系在一起。”

  为了表达对逝者的尊重,负责转播英法大战的英国ITV和法国TF1都取消了开球前的商业广告,就像英格兰足球名宿莱因克尔所说的那样——大家都在等待英法大战之前的国歌仪式,没有谁想破坏这个特殊的时刻。

  近两天,《每日镜报》、《太阳报》都用整版刊登了《马赛曲》的歌词,而多位《卫报》、《每日电讯报》的作者,也在专栏中撰写了《马赛曲》的英文释义。无论在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英国舆论以及球迷都在强烈呼吁,希望到温布利观赛的英格兰球迷,能与1700名法国球迷一起,高唱享誉世界、意义非凡的《马赛曲》。对于从小在巴黎长大的法国记者朱利安·劳伦斯而言,这样的时刻,值得铭记一生,他说:“我一定会在温布利流泪的。”

  伦敦当地时间晚上7点50分,法国队长洛里斯、英格兰队长鲁尼带着各自队员走进球场,看台上,71223名球迷几乎全部起立鼓掌,直到双方队员列队完毕,这样的掌声也没有停止。威廉王子、霍奇森、德尚手捧鲜花,紧随球队踏上了草皮,为了祭奠在巴黎惨案中逝去的人们,他们庄严地将鲜花放到了红毯上。在球场之内每隔几秒就会想起的掌声之中,激昂的《马赛曲》奏响了——英格兰球迷盯着大屏幕上的歌词,偶有错拍地、并不熟练地唱着这首已经超越国界的精神之歌。人群中,阿森纳主帅温格也在跟唱着《马赛曲》,他淡定安详的面庞,因为剧烈的肌肉抽动显得有些扭曲——纠结、无力、热血、澎湃,在这一刻,新温布利大球场之内的情绪,难以捉摸。

  两个多世纪前,法国还处于大革命时期,1792年,接到政府“约稿”的鲁热·德·利尔,在几个小时内就完成了这首用于鼓舞国民士气的歌曲——《马赛曲》。 然而,在后来40多年的生活中,将全部灵感用于《马赛曲》的鲁热·德·利尔,却是江郎才尽,甚至在穷困潦倒之际,他只能依仗撰写“低俗歌词”以求生计。

  但鲁热·德·利尔依然是不朽的,几个世纪以来,这首《马赛曲》一直陪伴着法兰西共和国经历着生活的起起伏伏。或许,即便很多年过去,法国人也一定会记得,在2015年11月17日,在这个国家因“恐怖主义”撕心裂肺时,依然是《马赛曲》,为他们带来了力量和勇气。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