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在乡村 | 450万公里农村公路 让交通流量转化为发展增量

admin 5个月前 (02-07) 联系我们 33 0

  央广网昭通11月1日消息(记者 宋雪 郭彦伟)“车在路上走,人在画中游。”随着私家车的日益普及,自驾游已成为越来越受欢迎的旅游方式。2023年“行在乡村游在路上”寻找最美自驾精品路活动在云南昭通启动,将在全国范围内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普通公路,组织自驾车队驶入乡村路、体验路文化、挖掘路价值,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广阔大地,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因交通发展给生产生活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条道 相约田园乡村自然风光

  秋高气爽,万里晴空。驾游采风车队从这条户外郊野绿道——昭璞绿道开启了一天的行程。记者了解到,位于昭通市昭阳区的昭璞绿道于2018年9月29日正式建成开放,2019年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和“云南省体育旅游精品线路”,是连接大山包自然保护区与昭通城区之间的旅游观光慢行道路。

  

  昭璞绿道

  “昭璞绿道沿途经过田园、村庄、山地、隧道、水系等,自然风光独特多变,形成‘一带、五站、四园、五景’的生态廊道系统。”昭阳区政府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昭璞绿道为广大骑行爱好者提供了观光体验的空间廊道,带动了沿途旅游产业发展,促进区域“旅游+体育”“旅游+农业”“旅游+交通”的深度融合,提升了昭通人居环境和大山包景区旅游品牌。目前,昭璞绿道一期已建设完成昭鲁、酒房两个驿站(建筑面积共1.47万平方米),建设休憩观景点8个,实际实施绿道硬化美化40.87公里。据统计,来昭璞绿道骑行、徒步、观光、旅游的市民周一到周五日均人流在1200人次以上,周末日均人流2000人次以上,2022年来访游客量突破33万人次。

  一串景 领略西南地区最好的避暑胜地

  伴随一段曲折蜿蜒的盘山道,驾游采风车队来到了西南地区最好的避暑胜地之一——大山包。

  大山包国家公园位于昭通市市区西部,国家公园区域面积3150公顷,最高海拔3364米,最低海拔568米,巨大的海拔差异形成了高原丘陵地貌、高原湿地生态系统、金沙江乌蒙山大峡谷并存的自然生态气象景观,形成了集峡谷、云海、草甸、湖景、佛光、花海为一体的旅游资源。

  

  大山包跳台及巍巍群山

  大山包于2014年被国际翼装飞行组织认证为“世界最高公路直达跳点翼装飞行场地”。2015年11月,大山包举办了“首届中国昭通大山包国际翼装飞行爱心世界杯”,11个国家的40余名翼装飞行运动员在大山包角逐。

  2017年,大山包一级公路的修通,让大山包原生态自然风光呈现在世人面前,带动了沿线的旅游产业发展,也加快了大山包脱贫致富的步伐。“大山包目前的交通非常便利,车辆可以直接开到翼装飞行的赛事基地,翼装飞行运动员飞下去以后也能连接公路。”昭通市航旅集团职工马志维向记者介绍。

  一小镇 烟柳河畔邂逅万亩果园

  经XC02苏甲至洒渔公路,抵达洒渔镇,这里享有“苹果之乡、烟柳之乡、鼓魂之乡”美誉。洒渔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刘志诚表示,近年来,洒渔镇按照“三个一”发展思路(建好一个集镇、壮大一个产业、打造一批示范),贯彻“交通先行”理念,将交通建设作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人文和谐、群众增收的切入点,规划先行、多方投入,农旅融合、互联互通,推动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洒渔河流域3.8km农旅融合示范段坐落于洒渔烟柳河畔,环抱于万亩果园之中,共投资5800万元,辐射带动农户6000余户3万余人增收。

  

  万亩果园

  烟柳依依,苹果飘香。洒渔镇三台村十三组村民、种植大户李佐标从二十几岁开始种苹果,如今已是村里的苹果指导员。“我们当地的苹果纯天然,‘鲜’发‘致’人,包邮到家。”据悉,洒渔镇通过交通结合苹果产业,建成经济发展“致富路”。聚焦“1+N”产业体系(以苹果为主打,冷凉蔬菜、生态养殖为支撑),做优十万亩优质苹果基地,做活中国南方最大苹果交易市场,构建产供销全链条发展体系。

  一小吃 昭通小肉串承载烟火情怀

  夜幕降临,城市烟火气不断升腾。经XC23新机场公路,驾游采风车队来到了昭通著名的小肉串产业点。中新慧农供应链科技(云南)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朝旭介绍,昭通小肉串承载着昭通人民的烟火情怀。中新慧农作为小肉串的供应链公司,要做的不是执掌烟火的匠人,而是为匠人服务的品控官。

  

  昭通小肉串

  以“特”制胜是昭通小肉串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首先,在食材上选用生长在1900米海拔的昭通小黄牛,因昭通特殊的地理环境、高原季风立体气候特征以及散养的养殖方式,这些小黄牛体质粗壮,结构紧凑,四肢强健,肉质细嫩醇香、无膻味。其蛋白质含量高达9.4克、富含多种人体需要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其次,在肉串的切割烤制上,肉串切小便于烤制,便于浸泡酱料入味。另外,肉串小烤制时间就短,短时间出货率越高,越有利于商家资金回流。”王朝旭说。

  “行在乡村游在路上”。截至2022年年底,我国公路里程已达535万公里,其中超过450万公里的农村公路,像一条条“毛细血管”分布在中国的广袤大地上,打破区域隔绝、破除地理屏障,连接起日新月异的城市和生机勃勃的乡村,是中国新时代真正的“超级工程”。

行在乡村  |  450万公里农村公路  让交通流量转化为发展增量

行在乡村  |  450万公里农村公路  让交通流量转化为发展增量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