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节气一般从1月20日(1月下旬)开始

admin 4个月前 (03-05) 联系我们 30 0

  二十四节气篇

  一、小寒简介

  (一)气候概况

  小寒,太阳到达黄经285°,于每年公历1月5—7日交节。所谓小寒,意思是说天气寒冷,但是却还没有到极点。冬至是北半球太阳光斜射最厉害的时候,那为什么最冷的节气不是冬至而是小寒到大寒呢?虽然在冬至节气的时候北半球太阳光斜射最厉害的时候,但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却是在冬至节气以后的小寒、大寒节气。这是因为冬至节气以后,太阳光的直射点会逐渐的北移,但在其后的一段时间内,太阳直射点始终还在南半球,北半球的热量始终处于散失的状态,白天吸收的热量还是少于夜晚释放的热量,因此冬至之后,北半球的温度还在持续降低,小寒、大寒就成为一年中最冷的两个节气。民谚:“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冷到抖”。这说明了小寒节气的寒冷程度。

  (二)节气特点

  当太阳黄经达285度时,小寒节气开始。寒即寒冷,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小寒节气,东亚大槽发展得最为强大和稳定,蒙古冷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也达到最为强大且稳定,西风槽脊尺度达到最大,并配合最强的西风强度。小寒节气冷空气降温过程频繁,但达到寒潮标准的并不多。

  在我国北方地区流传着“小寒胜大寒,常见不稀罕”的说法,意思是说,小寒节气要比大寒节气的时候更冷,这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小寒一般是在“二九”到“三九”的时段,小寒是我国北方地区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小寒过后大寒气温稍升高。我国南方地区最冷是在四九天,四九比三九更冷,四九时处大寒节气内,南方地区大寒比小寒更冷。

  (三)南北差异

  我国南北地区在气候上有很大的差异。根据我国长期以来的气象记录,在北方地区小寒节气比大寒节气冷;但对于南方大部地区来说,却是大寒节气要比小寒节气更冷。据气候数据统计,我国北方大部一年中最冷的时间段是每年公历的1月中旬(10日—20日);每年的小寒节气从1月5—7日开始,一个节气约15天,中旬恰在小寒节气之内;因此,对北方大部地区来说,小寒的确冷于大寒。但对于南方大部地区来说,却是大寒节气时最冷;大寒节气一般从1月20日(1月下旬)开始,1月下旬恰是南方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二、饮食风俗

  俗话说,“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小寒正处二九、三九时段,“冷在三九、四九”,其严寒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饮食上,涮羊肉火锅、吃糖炒栗子、烤白薯成为小寒时尚。俗语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说的就是冬令食羊肉调养身体的做法。生活上,除注意日常保暖外,进入小寒年味渐浓。古时,人们对小寒颇重视,但随着时代变迁,已渐渐淡化,人们只能从生活中寻找出点点痕迹。

  (一)吃糯米饭

  广东民谚“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小寒大寒早上吃糯米饭是广东传统习俗。民间传统认为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后全身感觉暖和,利于驱寒。中医认为糯米有补中益气之功效,在寒冷的季节吃糯米饭最适宜。

  (一)南京吃菜饭

  古时,南京人对小寒颇重视,但随着时代变迁,现已渐渐淡化,如今人们只能从生活中寻找出点点痕迹。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会煮菜饭吃,菜饭的内容并不相同,有用矮脚黄青菜再剁上一些生姜粒与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鲜可口。其中矮脚黄是南京的特产,可谓是真正的“南京菜饭”,甚至可与腊八粥相媲美。

  三、诗歌、谚语

  (一)诗歌

  《小寒》 (吴藕汀)

  众卉欣荣非及时,漳州冷艳客来贻。

  小寒惟有梅花饺,未见梢头春一枝。

  《小寒》(元稹)

  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

  拾食寻河曲,衔紫绕树梢。

  霜鹰近北首,雊雉隐丛茅。

  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

  (二)谚语

  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开裂

  小寒大寒,冷成冰团

  小寒不寒,清明泥潭

  小寒大寒寒得透,来年春天天暖和

  小寒大寒,冻成一团。

  小寒大寒,准备过年。

  腊七腊八,出门冻煞。

  腊七腊八,冻死寒鸭。

  腊七腊八,冻裂脚丫。

  三九、四九,冻破碓臼。

  小寒胜大寒,常见不稀罕。

  小寒节,十五天,七八天处三九天。

  天寒人不寒,改变冬闲旧习惯。

  一早一晚勤动手,管它地冻九尺九。

  文字:根据百度·科普中国·科学百科整理

  图片:来自网络

  原标题:《景博益智课堂 | 二十四节气之“小寒”》

  阅读原文

大寒节气一般从1月20日(1月下旬)开始

大寒节气一般从1月20日(1月下旬)开始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