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姓氏-湖南各地区杜姓来源

admin 5个月前 (02-06) 新闻中心 43 0

  一枝独放永远不是春天,春天该是万紫千红的世界。因此,我们要努力汲取知识,收集能力,绽放自己的清纯之花,让世界万紫千红,希望我的文章能为大家贡献一点力量哦!

  中华姓氏-湖南各地区杜姓来源

  长沙栗子港杜氏

  始迁祖伯铭公,明洪武初由江西迁居善化十连塘,后人世居善化杜家河十连塘,后移居长沙长桥栗子港。

  浏阳杜氏

  始迁祖文久公,清代自广东梅县迁浏。后人聚居于中和杜家湾。

  宁乡杜氏

  始祖元凯公,讳预,仕晋,封当阳成侯,十三派至甫公,四十派至光隆、光炽二公。光隆公,讳铭,子三:庭位为阴浏支祖;庭佑为长善支祖;庭俊为潭邑支祖。光炽公,讳良,明天顺3年(1459)由江西德化县迁楚,官宁乡县丞,解组后占籍宁邑西城淡家岭,其子庭佐于弘治9年(1496)卜居县治西南白马滩,为沩宁支祖。族谱创修于明崇祯6年(1633),至1945年六修。老派:仕起诗学,名振楚邦,永守先业,克绍前光。续派:庭泽朝宗益,盛理建丰章,忠孝传家大,经纶济世昌。三续派:耕读贻谋远,宽和德量深,人文期蔚显,培植贵殷勤。

  中华姓氏-湖南各地区杜姓来源

  茶陵枣市海潭杜氏

  先世明景泰2年(1451)由江苏大仓迁此。

  华容新河南堤杜氏

  始迁祖四和公,原居益阳泉交河七都围,因地少人多,清光绪26年(1900)迁居华容新河南堤,开垦荒洲。现人丁分居新河、沙口、新沟等地。派语:可方敏迎庭,余维学重习,远达龙盘图,圣贤礼义兴,肇仁光世泽,杰菊贯群英。

  华容坝上杜氏

  始迁祖贤才,清光绪25年(1899)因蝗灾,自湖北沔阳杜家台(今仙桃幸福村)徙居华容坝上,先居洲土,从事樵渔,后开荒垦植成为良田,后裔居注滋口一带。沔阳支老派:秀国文郎,友金允梁,世士景仰,延年纪康,立家贤子,佐治永良……。1988年,沔阳、监南、监北、嘉鱼峡山四支统一新派:同宣令泽,盛誉远扬,仁爱敦厚,礼义昭彰,英俊建业,雄伟安邦,棠棣青翠,兰桂芬芳,珠联璧合,长发其祥。

  平江杜氏

  始祖晋时元凯(恺)公,十三传至甫公,号子美,由夔来楚,卒葬岳阳,其孙嗣业以归葬偃师未果而迁葬平江,留子孙守其墓。至宋让能公生三子,分迁各省。清初荣凤公驻台湾未归,其妻吕氏携子世周(字发林)、世尚(字新林),于清雍正3年(1725)由福建汀州武平县徙湖广岳州府平江县西乡英集岭,清乾隆元年(1736)转徙南乡蛇弯何公洞。族谱创修于嘉庆22年(1817),同治7年(1868)续修,光绪22年(1896)三修,1927年四修。派语:世德源流远,家声衍庆长,诗书开圣道,端彩永呈祥。《平江县志》载:杜甫墓在平江南乡小田杜家洞天中湖癸山丁向,并言耒阳杜甫墓为衣冠冢。

  中华姓氏-湖南各地区杜姓来源

  双峰栗山杜氏

  始祖仲敏公,讳璧,卒葬江西抚州府乐安县浦田,第三派遵训,徙居湖广衡州,第四派崇一又归原籍。崇一次子寿庆,名如胜,明正德11年(1516)再迁湘乡五十一都大水头,今属双峰。班文:文伯仲叔遵,崇寿世子希,一天星斗献,荣胜德朝元,肇业宗先祖,传家重典章,光明隆显达,永代启繁昌。

  双峰大木冲杜氏

  明初照公原籍庐陵,官衡卫指挥佥事,卒于衡阳官署,其子文、武、先、厚因奔父丧而就地落籍,明宣德2年(1427)武德公曾孙太甫公,字开国,由衡阳演陂桥迁湘乡大木冲,今属双峰。历四世而分高、兴、旺三房,今聚居冲内及周边者多为兴、旺二裔。高房自永清公明嘉靖间定居湘乡潭市。清乾隆18年(1743)始修族谱,道光27年(1847)续修,1946年三修,2002年四修。班名:太友宗祖志,文庭永显兴,万春荣世载,安邦定国民,祚启声扬远,功成佑后昌,祥发从周汉,勋猷盛晋唐,凤林遵先训,继美焕天章,忠孝传家久,承业增锦绣,诗书开俊爽,群芳震环球。十七世邦俞,又名俞,1916年授陆军中将,著《悔岳轩丛刻》;十八世杜心如,派名定贤,国民革命军中将。

  双峰永丰杜氏

  老谱失传,始迁不详。2005年续修,齿录自十六世始。堂名凤立。班名:天起兴洛广,仲正再宗泉,献代应自贤,忠信成祖武,世泽永昌绵。

  新化白溪杜氏

  先世宋元丰年间徙居湖南新化白溪,后人衍居于桃江、新邵、邵东等地。派语:传家诗礼重,芬烈孝开先,祚启馨名远,功成佑后贤,祥发明周汉,宏猷显晋唐,麟凤宗遗训,继美焕龙章。

  益阳杜氏

  始迁祖可发公,明永乐2年(1404)自扬州便益门城内徙浏阳县大小石洲,永乐18年(1420)与兄可福再迁至益阳县岐头街鹅羊池。

  常德杜氏

  始迁祖常富、常贵二公,明洪武年间由江西丰城县洗槽湾迁湖南武陵前河百度鹗子湾,又分迁于三门。清同治6年(1867)纂有草谱。

  桃源九溪杜氏

  始迁祖敏公,明中叶自江西来常郡,遂卜居桃源县北之灵岩乡。至1948年,已传15代,共300人,分布于鄂子湾、樊家坊、杜家坊、杜家河、王家溪、羊毛滩、杜家溶等处。宗祠在灵岩寺。族谱创修于清宣统年间,未曾刊印。

  桃源灵岩杜氏

  先世明永乐时由江西迁于桃源县北灵岩。至1948年,已传20代,全族人口约500余人,分布于黄花堉、杨家庄、九溪、黄石等地。宗祠建在灵岩寺。族谱创修于清光绪34年(1908)。

  澧县杜氏

  始祖京公,原籍江西南昌丰城,明洪武2年(1369)子孙四十八人避乱来湘,恐年久莫能复识,乃于杜预墓前碎锅四十八块为凭。其中文广、文通二公因父镇守楚南永定天门山,同来定省,为迁湘始祖。文广公子孙徙慈利、石门、临澧、武陵、桃源等地;文通公孙璋公始迁澹津,派衍六房,分迁本省九澧、慈、石、临、永、安六邑及福建、湖北新滩、四川夔州、公安淤泥湖等地。总祠在澧县玉林街,建于清乾隆15年(1750)。合族族谱始修于乾隆17年(1752),嘉庆2年(1797)续修,1923年三修。派语:世昌必佳,慎修方登,谟烈名显,继先祚运,承宏启武,步作陞朝。

  石门杜氏

  据2000年三修谱称,预公十一代孙宪章,因徐敬业之乱,与子极南由襄阳避祸闽粤,道经江西抚州宜黄县莱源渡炎田寨而居。至明洪武2年(1369),京武携子文广、文通,由江西丰城迁湖南永定天门山。今属张家界市永定区。文广生万祖、寿祖,文通生万宗、福宗、万全,万宗生宁、清、集、轩、贤五子,宁公仍居天门山,清公居城南鄢家湾,集公居石门杨柳池,轩公迁金鸡岗龙池堰,贤公居澧县龙神湾(今澧县方石坪镇岩河村)。贤公子高贞又迁杜家巷(今澧县中武乡南田村)。至清康熙30年(1691),先鼎公又由杜家巷徙居石门仙阳坪杜家岗,为石门始祖。清嘉庆2年(1797)创修族谱,1923年续修。派行同澧县杜氏。

  宜章黄沙乡堡城杜氏

  宜章邻粤东,因连韶二郡侗傜之乱,均保公于明成化8年(1472)由湖南茶陵县奉调镇守,开基于宜章县黄沙乡堡城。族人分布于宁远、嘉禾、广东等地。至1948年,已传21代,1158人。宗祠在黄沙堡城。

  嘉禾包公亭杜氏

  始迁祖世朋公,清雍正时由河南迁此。

  汝城东兴杜氏

  始迁祖万泉公,明季自江西省迁此。至1932年,已传16代,共30余人。

  新田白杜窑杜氏

  始迁祖和甫公,因避乱自新宁县徙居新田县白杜窑,族人分布于秀岭水等地。至1948年,已传31代,族人共390人。宗祠在白杜窑。

  沅陵楠木铺常德湖小溪坪杜氏

  始迁祖汝善公,清初自江西吉水县徙湖南。汝善生三子,长门五析居沅陵楠木铺常德湖小溪坪,次门六徙永顺、大庸。当时兄弟议定以锅为记,各执一块,分别为锅底杜、锅耳杜、锅身杜。字派:汝门思高应,廷一希子政,之仕天上大,全安治必定,忠孝承家国,诗书润泽长,历培心记得,世代永回光。

  中华姓氏-湖南各地区杜姓来源

  溆浦江口杜氏

  始迁祖显公,宋端平3年(1236)自江西泰和县徙溆浦江口。

  溆浦东山杜氏

  始迁祖上才公,明末由辰溪徙溆浦东山。

  中华姓氏-湖南各地区杜姓来源

  溆浦县城杜氏

  始迁祖德昌公,原籍湘乡,清咸丰时徙溆浦县城。

  溆浦让家溪杜氏

  先世由沅陵徙溆浦让家溪。

  中华姓氏-湖南各地区杜姓来源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在这个世界上,一星陨落,黯淡不了星空灿烂,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人生要尽全力度过每一关,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不可轻言放弃。——致我最亲爱的读者!

中华姓氏-湖南各地区杜姓来源

中华姓氏-湖南各地区杜姓来源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