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今年的比赛恰好是北京奥运举办10周年

admin 4个月前 (03-07) 成功案例 24 0

  尽管有着参赛包印有2017字样(其实可以看做是环保),让人有穿越感的吐槽,但5月6日举行的北京鸟巢半马,还是吸引了13000名选手参加,并且获得了和以前一样的好评。北京每年的跑步赛事其实不下20场,不过2015年开始举办的鸟巢半马一直有着比较好的口碑。

  尽管原定去年下半年举办的赛事挪到今年上半年,跑者还是趋之若鹜,加上今年的比赛恰好是北京奥运举办10周年,因而赛事中签率不到40%。今年新增的约300个亲子跑名额,更是增添了一份温馨。赛事和公益组织合作,并且北京电视台进行转播,还有近10家媒体合作伙伴。鸟巢半马还举办了训练营,配备领跑员,一下子让赛事规格上去不少。

  从鸟巢到奥森见证京城跑步发展

  鸟巢半马主打鸟巢这个北京乃至国家的体育地标性建筑。鸟巢是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举办地,也是2015年北京世界田径锦标赛的主会场,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的开闭幕式,也将在这里举行。鸟巢半马最后的冲刺,在鸟巢的田径跑道上。这无疑是赛道的最大亮点。鸟巢还举办过2015年北京世界田径锦标赛大众10公里组跑。

  

  2016北京田径挑战赛前一天,全明星赛的100米跑也在鸟巢跑道举行,让社会各界代表、普通参与者大喊过瘾。今年的鸟巢半马,仍然在景观大道出发,沿途经过鸟巢、水立方、奥森公园、钻石球场(中网举办地),景观好,环境好。此外,赛事对交通影响比较小,占用社会公共资源较少。终点冲过鸟巢跑道的主席台,更具有一种难忘的仪式感。

  其实北京还有一个地方,是北京跑步爱好者的聚集地,那就是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简称奥森公园)。该公园和北京奥运会也有密切关系,分南园和北园,两个园一圈各自约5公里左右。奥运会后的2008年10月,奥森公园免费对游客(包括跑者)开放。随着2014年前后国内路跑热潮的兴起,奥森公园也热闹起来。2014-2016年,3年的年平均游客量在1200万人。

  

  更重要的是,奥森公园成为了北京地区跑者日常锻炼、训练和比赛的圣地。根据奥森公园的统计,2014-2016年,该公园每年举办约200场跑步类赛事,接近饱和。200场的是什么概念?就是说,如果每天举办1场来统计,那么每2天,就有1场跑步类赛事在奥森举办。当然,这些比赛级别、层次、参与人数不等,但有知名的公园半程马拉松、两项中国最为知名的两项10公里比赛(欢乐跑·中国10公里锦标赛、李宁10公里锦标赛)。奥森公园方面还和企业合作,对塑胶跑道进行拓宽和加厚,更有利于跑者进行锻炼、比赛。此外,一些以跑者为中心的配套服务,如存包、补水、冲淋等服务

  上海有很多具备潜力的跑步地标

  上海也是国内跑步的重镇之一。上个世纪的1996年,上海国际马拉松就开始举行,是继北京、杭州、大连之后,全国连续举办城市马拉松比较早的城市。2017年,上马变身全马,是国内北京、厦门之后,第三个举办全马赛事(没有半程,保留10公里)的城市。上海系列赛在上海举办得有声有色,和上马形成了很好的赛事体系。从成绩来看,2017年,上海、北京、无锡、厦门等马拉松是破三(全程3小时完赛)选手最多的几个马拉松。

  

  从上海来看,浦东世纪公园、闵行体育公园、东方体育中心等都是比较好的跑步场所。世纪公园占地面积比较大,是浦东众多跑步爱好者的首选之地。闵行体育公园曾经是上马的终点,占地也不小。东方体育中心是上海半马终点,周边也举办过高校百英里接力赛等比赛。

  不过说到上海跑步地标,目前尚未真正形成,但具有潜力的地方并不少。因为不同城市,体育场地有所不同,目前上海尚没有免费开放、适合一年举办接近200场的公园。不过,上海也可以结合自己的一些特色,可以建设不同类别,可大可小,因地制宜,就近就便,分区域的大型或者中型的跑步地标。

  

  首先,即将建成徐家汇体育公园。徐家汇体育公园包含上海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等场所,有成为跑步圣地的潜质。

  一方面,现有的上海体育场是上马的终点。2016和2017年上海国际马拉松,最后的终点在上海体育场,分别设置了约100米和300米的跑道冲刺路段。跑者的体验相当不错。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这两年设置了大众接力跑。今年上海体育场的副场举办了大众接力赛的选拔赛,这个周末正式比赛日,上海体育场将把大众接力赛作为垫场赛。未来徐家汇体育公园设计构建多层次慢跑系统。

  具体而言,徐家汇体育公园联动城市界面,利用人行道空间,结合街道断面改造设计,营造安全舒适的沿街步道,与徐汇区的街道跑步网络对接。根据规划,“在公园内部,形成串联场馆和户外空间的地面慢跑道,线形灵活有趣,结合公园的不同功能布局,营造移步异景的跑步感受。”

  其次,上海在去年年底贯通的45公里滨江岸线。

  

  这些滨江岸线分布在杨浦、虹口、徐汇等几个区,景观好,环境佳。其中南浦大桥下朝南的一段,去年作为上马的路线而使用,获得了不少跑友的称赞。今年以来,在滨江岸线跑步的人员也越来越多。岸线的不少地方,增加或改造了公众休息点和小亭子。如果滨江岸线在沿途配套设施的设计中增加跑步以及其他运动的一些元素,如换装点,补水站(净水设施等),无疑会成为跑步的好去处。

  滨江岸线作为跑步地点的好处在于,全程不涉及封路,景观和环境佳,也不占用其他社会资源。要是再辅以一定的智能管理好大数据技术,如对跑者跑步的频率、主要时间、主要路段进行分析,从而提供更好的服务,那是更好。

  作者简介:

  陈国强,男,上海体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新闻传播学博士。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媒介与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公共健康学院访问学者(2013-2014)

加上今年的比赛恰好是北京奥运举办10周年

加上今年的比赛恰好是北京奥运举办10周年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